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创新引领 产业赋能——“规建治”一体化开启合肥产城融合新“密

发布日期:2023-12-15 17:31  浏览次数:[field:click/]

【新华企业资讯12月15日电】随着合肥迈入“千万人口、万亿GDP”新发展阶段,产城融合发展也被赋予了新特征、新趋势。为打造宜居宜业、产城融合的美好都市,一直以来,合肥市坚守“创新”底色,提前谋划,通盘布局,以“规建治”一体化为抓手,探索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

创新成为产城融合发展新标签

在城镇化发展逐渐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大背景下,如何探索更高质量产城融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。

“在产城融合转变过程中,科技创新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。”同济规划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、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朱鹏扬认为。

“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关键期,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。城市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和资源平台,是创新的策源地、根据地和发散地。在创新引领下,‘产城创’融合是未来新城的主要发展趋势。”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生导师杨玥认为。

创新,也是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标识、最强大动能。无论是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,还是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,它们的蓬勃发展都彰显了合肥的科创底色,也标志着合肥的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。

2022年6月,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《“科大硅谷”建设实施方案》,先期规划建设 “一核两园一镇”功能承载区,即一个“科大硅谷”核心区,蜀山、高新两园,一个“讯飞小镇”。“讯飞小镇”的打造充分体现了产城融合发展新阶段的“创新”特征。

“我们希望能从企业的角度探索产城融合新发展。”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行政部总经理张云飞表示,作为“讯飞小镇”的首开示范和科大讯飞全球总部基地的启动区,总投资约24亿元的一期首批223亩产业园区工程正在高标准、严要求推进。“我们配合合肥高新区落地优质学校、健康医疗、创意生活等配套设施,努力打造‘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’三生共融的15分钟工作生活圈。”

以人为本是产城融合必然方向

一座城市的发展,要更多体现人的视角,满足人的需求。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“以人为本”。

人才是第一资源。杨玥认为,“我们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,通过创新化、智慧化、协同化手段,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向综合性、可持续、更高质量发展。”

城市发展对区位、交通、环境、资源等要素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,更多转向依靠科技人才、创新技术、创新制度等要素。朱鹏扬表示“创新型人才是发展的关键,这在合肥体现得很充分,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在探索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所谓‘一所大学成就了一座城市,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所大学。’”

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:“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,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”。近年来,合肥市不断强化产城融合理念,科学配置创新、产业等要素资源,合理布局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空间,将优质地块让于科研、还于民众,积极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。

讯飞小镇的设计理念是要做“公园中的总部、城市中的公园”。张云飞介绍,公园化的办公总部可以平衡员工的工作和生活,吸引年轻的科技人才聚集于此,形成创新策源地;城市和建筑周边,在满足功能性需求外,需要营造公园绿地的有机连续性,满足居民科技、文化、休闲需求,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和开放性。

“我们在做讯飞小镇配套时,做了大量客户调研,围绕着人的需求、人的爱好做分析。”合肥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介绍,分析得出该区域客户群更关注学习性和人际关系等特性,设计时更贴近其个性化需求,打造舒适放松、有序生长、便捷高效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洲。坚持城市设计先行,由建筑视野转向城市视野,打造生态自然、崇尚可持续的理想住区,通过邻里中心、小镇中心打造超级十字路口,串联社区食堂、社区艺术中心、街角大树驿站公园等无边界客户生活场景。创造向往不断进步、持续成长的未来社区。

“规建治”一体探索新融合方式

近年来,合肥科学谋划,通过推进城市更新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、健全城市管理体系等系列措施,积极探索以“规建治”一体化为抓手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,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。

“规划本身要有战略引领作用,需要谋划得更长远,但是建设是分步骤的。”深圳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、合肥分公司负责人刘高峰谈道,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就和上台阶先迈左腿还是右腿的问题一样,回看合肥市这十年、二十年的发展,前些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,现在聚焦在产城融合上,这个步骤是合理的。治理则关系到城市的运行和运营,也很关键,城市的运行运营规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,同时再反作用于规划的编制和城区的建设,形成闭环,就会避免很多发展和建设中不合理的问题。

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发展局局长刘群表示:“‘规’是科学规划,要基于高新区现有的生态本底、产业本底和就业、交通、区位本底;‘建’要突出精细化建设和高标准建设;‘治’不仅是城市管理的范畴,还要和在高新区生活、就业的人的需求和感受直接关联。”以科大硅谷核心片区为例,目前基本上呈现“433”结构,即40%的产业,30%的居住和相关教育配套,30%的公共交通、绿色本底和水环境等。

房地产行业也是“规建治”一体化中的重要一环。郑伟表示,在万科综合住区人居实践中,从杭州良渚文化村到上海理想之地,再到合肥庐阳四里河板块,都延续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、建设思路。不断焕新的住宅、产业、商业、养老、文化多元综合业态,让多元场景可持续生长、通过空间规划激发更多活力,盘活更多的资源,与城市交织融合为一体,共建有序生长的理想生活综合居住区,打造产城融合、智慧、低碳、活力的人居新范本。

合肥产城融合将走向何方

合肥产城融合应该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?多位行业专家给出了建议。

刘高峰表示,合肥科技引领作用非常强,发展产城融合时,一定要巩固“科创”这个绝对优势。杨玥也表示,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,通过建设分校区、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,形成“顶尖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应用型高校研究院+高端职业技能型高校+科技园区”的多层次网格化创新融合圈,同时,大力引进高层次和创新创业人才,吸引人才落户。

“在有限的空间资源里,我们要通过密度来获胜,要加大产业的密度,这既有产业产值倍增的概念,又有效能放大的概念。”刘高峰认为,对于城市建设,用什么样的尺度来打造会给人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,聚焦到人才吸引方面,要更加注重“人群的烟火气”,比如说日常便利的场所、便民的活动空间等,做好这些,城市发展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
杨玥认为,加强区域联动,深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协作对于合肥的发展也很重要,“合肥应深化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和资源优势互补,围绕产业协作、设施互联、民生共享、生态共保、机制创新等方面,推动理念、平台、产业、政策全方位链接,促进‘产城创’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。”

此外,杨玥表示,在提供良好的居住和教育、医疗、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,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,让人才安家落户以外,还要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,发挥环巢湖优势,建设城湖互渗的立体生态通廊、塑造城湖一体的特色城市风貌、打造生态宜居的高品质城市空间、探索城湖联动的绿色发展路径。同时,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,使生态、生活、生产在一体化进程中互促互融,走出有合肥特色的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路径。(李芸) 

 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